现在市面上白酒透亮、黄酒温润,可“绿酒”却成了诗词里的传说。翻开古籍,李白说“千杯绿酒何辞醉”,白居易写“绿蚁新醅酒”,古人笔下的酒总泛着淡淡绿意。
明明酿酒都用粮食果子,为啥现在却难以见到绿色的酒?今天,咱们就聊一聊“绿酒”的秘密。
1.古酒为何是绿色
您肯定纳闷:酒不都是透明和黄.色的吗?怎么会是绿的?
其实啊,这事儿得怪古代的酿酒技术。那时候没有蒸馏设备,酒液过滤不干净,碎米.粒、酵母菌群浮在表面,形成一层像蚂蚁一样的绿色泡沫,美其名曰“绿蚁”。
白居易那句“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说的就是这带着泡沫的新鲜米酒。
更绝的是果酒。宋代有户人家梨子大丰收,堆在瓮里忘了吃,半年后打开居然变成了“湛然甘美”的绿酒。
黄庭坚被贬四川时,喝过当地用绿荔枝酿的酒,入口甘甜清香,酒液青碧如翡翠。这些纯.天.然的“绿酒”,可比现代色素勾兑的饮料高.级多了。
2.绿酒是如何消失的
李白把“绿酒”当宝贝,陶渊明用它“开芳颜”,杜甫靠它“正相亲”,晏殊喝了直接“人易醉”。但到了清代“灯红酒绿”突然变味了。
吴趼人在《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里,用这词形容秦淮河畔的奢靡生活,好好的文化符号愣是被扣上了“腐化”的帽子。
其实,古代绿酒的消失还有个硬伤——蒸馏技术的普及。元代以后,清澈的烧酒成了主流,浊酒的“浑浊诗意”渐渐被遗忘。
现在您去博物馆看西汉古墓出土的绿酒,那颜色可能是铜器氧化的结果,跟古人喝的纯.天.然绿酒早就不是一回事了。
说完古人所喝的绿酒,再看现在的酒市场,真是让人一言难尽。如今很多酒厂为了节省成本和时间,早就没了耐心去琢磨传统工艺。
不少酒靠香精、添加剂调出的酒精酒,开始喝的时候挺顺口,但是睡醒脑袋能疼一整天,想找一款性价比高的纯粮酒更是难。
如果不差钱的话,那我建议选择茅台五粮液这种中国名酒,这类酒都是纯粮酿造,品质上乘。要是手头不宽裕的话,那就得考虑一下性价比了,如果嫌麻烦,不妨试试我最近常喝的这款酒——南池翠N9,性价比高,口感也好。
产地是四川邛崃,这里与五粮名酒同享北纬30°黄金酿酒带。
背后是1988年建厂的老牌酒厂,90年代便跻身“四川老八大原酒厂”,至今仍是一二线名酒的基酒供应商。占地300亩,万.吨储酒库,其窖池与五粮液窖池同批获评“名优老窖池群”。
优选五种精粮,严循五粮名酒“跑窖循环+固态续糟”古法,固态发.酵90天。基酒还要在陶坛里沉睡 9 年,等酒体里的辛辣劲儿都跑光了,再用 15 年的老酒勾调,形成绵柔醇厚的口感。
倒上一杯,酒液清澈得能照见人影,窖香、粮香、陈香层层叠叠,喝完不上头。我现在每天都会来上二两,配碟花生,别提多滋.润。而且一瓶才100出头,口感都不输300+的名酒了,还是厂家直售,我直接是网上整箱囤。
不知道各位酒友们喝过这种绿色的酒吗?欢迎品论区聊聊你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