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自县志》里的过桥米线,与《建水县志》有什么不同

时间:2025-05-14 06:28:51 来源:淘折扣  阅读:(28) 收藏
转载:

过桥米线是云南名小吃,深受省内外美食爱好者的追捧,是云南美食的第一代表。凡到云南旅游的人,过桥米线是必吃榜,品尝后,云南之行才算圆满。

过桥米线是云南名小吃,深受省内外美食爱好者的追捧,是云南美食的第一代表。凡到云南旅游的人,过桥米线是必吃榜,品尝后,云南之行才算圆满。如今,过桥米线已经走出云南,在全国各地开花结果。


《蒙自县志》里的过桥米线,与《建水县志》有什么不同

目前,大家都认为,云南红河州的蒙自县(现在是蒙自市)是过桥米线发源地,这已成为最流行的说法。但是同为云南红河州的建水县却有不同声音,建水认为,真正的过桥米线发源于建水县。蒙自是传说版本,建水却是实证版本。

《蒙自县志》里的过桥米线,与《建水县志》有什么不同

“小事不决看县志”!虽然过桥米线发源于蒙自的论述很难被推翻,但是争论也能带来启示与思考。1990年,按照统一部署,云南各县开始编撰县志,并在1993年左右出版发行。由于这是官方的正式县志,各县编撰极为认真,体现了很高的水准。而蒙自和建水作为云南的文化大县,县志的水平毋庸置疑。


我们先看1993年《蒙自县志》里面过桥米线的描写(由于篇幅原因,只摘取部分内容,下同):

蒙自过桥米线,是云南名膳之一。源于明末清初,至1989年已 有300多年的历史。郭沫若称之为云南食品中的一朵瑰丽的山茶。过桥米线具有佐料丰富,制作精细, 吃法特殊,味道鲜美等特点。




《蒙自县志》里的过桥米线,与《建水县志》有什么不同



过桥米线具有佐料丰富,制作精细,吃法特殊,味道鲜美等特点。制作有三个环节:一是煨汤。以壮鸡、肥鸭、鲜猪排骨、筒子骨等为原料, 加水适量,煨5~6小时。始用猛火,除去浮沫,4小时后用微火。二是开片。有鸡脯肉片、猪脊肉片、肝片、猪腰花片、肚头片、鲜鱼片(乌鱼片最佳)等。三是配佐料。佐料有豌豆尖、韭菜、芫荽、姜末、豆腐皮、豆坨、玉兰片、鲜菊花等。


《蒙自县志》里的过桥米线,与《建水县志》有什么不同

1993年《蒙自县志》对过桥米线的描写相对简单,重点介绍了过桥米线的用料和吃法,而对过桥米线的起源只字不提。美食爱好者认为,当年还没有科技狠活,完全靠着真材实料的过桥米线是如此单纯和真实。


《蒙自县志》里的过桥米线,与《建水县志》有什么不同


我们再看1993年《建水县志》对过桥米线的描写:


清咸丰年间(1851~1861),刘家贵在建水县城东门坡锁龙桥头开设小餐馆,早堂售小碗米线,晚堂卖饭菜。一天,有个从四川归来的“大新爷”从肉市买来脊肉,到小餐馆叫帮他把肉切成薄片,专门买了一大碗滚烫的肉汤,将薄肉片放进汤里烫熟、拌进葱花、芫荽、非菜、辣椒等调料,又用小碗装米线,将长长的米线从小碗挑进大汤碗里拌和汤料吃,店主觉得这种吃法很特别,问他原委,回答是仿照北方的涮羊肉吃法,肉汤滚烫,肉味鲜嫩。



《蒙自县志》里的过桥米线,与《建水县志》有什么不同


以后他天天如是,带了脊肉到这个餐馆买碗肉汤吃米线,有人问他这叫什么米线?他说:“我从桥东到桥西吃米线,人过桥来米线也过桥,就叫“过桥米线”吧!从此许多人都仿照他的做法,买了脊肉请这个餐馆切成薄片,再买一碗肉汤吃过桥米线,这种吃法挺新鲜,又很可口,小餐馆生意兴隆,不久就盖一幢二层楼房,取名宝兴酒楼,与隔壁的一家榨米线作坊相配合,作坊卖米线,酒楼的早堂专卖肉汤。


《蒙自县志》里的过桥米线,与《建水县志》有什么不同


光绪年间(1875~1908),建水城经营过桥米线的餐馆已有三四家。其一姓王,其一姓柯,每家隔壁都伴有一家米线作坊。民国时期经营过桥米线的饭馆有金谷园、运泰园、双合园等。制作的肉汤越来越考究,蔬菜有碗豆尖、竹笋片、鸡片、豆腐皮丝,以及建水特有的草芽、地椒等。


《蒙自县志》里的过桥米线,与《建水县志》有什么不同


从篇幅上来说,《建水县志》对过桥米线的介绍远超过《蒙自县志》,描写也完全不同于蒙自版本。重点说过桥米线的来龙去脉,清楚明了,而且特别强调了食材的多样性。这种描写更能够说服人,让人信服,觉得过桥米线就是建水起源的。



看到这里,大家肯定会说,建水才像是过桥米线的发源地嘛!怎么最后会是蒙自?


按照惯例,县志要求20年编撰一次。到了2013年,大家又编撰县志了。我们再看2013年版的《蒙自县志》,里面如何描写过桥米线。


蒙自过桥米线是云南名膳之一,列云南十大名小吃之首,是蒙自的饮食特产。源于明末清初一个美好的民间传说,至今已有300余年历史,是中原饮食文化与边疆民族饮食文化交融形成的产物。



《蒙自县志》里的过桥米线,与《建水县志》有什么不同


1983年7月10日,云南电视台以过桥米线为题材的电视剧《桥之情》剧组到蒙自拍摄外景、实景,使蒙自过桥米线这一传统名膳首次搬上电视荧屏。2005年10月9日,中央电视台剧组以蒙自过桥米线为题材的长篇电视连续剧《天下一碗》在蒙自正式开机拍摄。


2003年,蒙自过桥米线荣获中国烹饪协会授予的“中华名小吃”荣誉;2009年8月26日,过桥米线被列为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10月,蒙自举办首届“中国·蒙自过桥米线美食文化旅游节”,同时被中国烹饪协会授予“中国过桥米线之乡”荣誉称号;2009年12月14日,蒙自过桥米线成功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蒙自县志》里的过桥米线,与《建水县志》有什么不同


20年时间,蒙自仿佛睡醒了一样,不仅把1983年就拍摄电视剧的事情赶紧补上,还强调了过桥米线的权威性。事实也如此,20年的时间里,蒙自将过桥米线的文章不仅写好了,而且将过桥米线做大做强。把过桥米线发源于蒙自变成了无可辩驳的事实。


我没有查到2013年版本的《建水县志》,估计说法也差不多。后来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从官方到民间,都认定蒙自是过桥米线的发源地。建水方面也是无可奈何。


《蒙自县志》里的过桥米线,与《建水县志》有什么不同

这场争论持续了很多年,其他云南人就打圆场说:蒙自有过桥米线,建水有汽锅鸡;蒙自有年糕,建水有烧豆腐;蒙自有碧色寨,建水有临安古城!大家都有特色,不要争了。

标签:

热门排行

猜你喜欢

热门标签

扫描二维码打开

周一至周六

9:00-22:00                  

淘折扣  滇ICP备2023000592号-3  滇公网安备53230102000530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532300MAC2D0R706 Copyright © 2010 - 2025 https://www.bgaw.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