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远古的“醢”到如今的百变酱料,酱文化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发芽,代代相传。它不仅体现了中原的传统饮食文化,还承载着家族技艺和地方特色,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经济意义。
在商丘乃至河南,可可酿造(河南)有限公司毫无疑问是酱料行业的一个重要代表。据《民权县志》记载,樊氏祖辈制酱,最早可追溯至1903年第一代樊金贵,此后历经四代传承,迄今已有120余年历史。
樊林是老樊家酿造技艺第四代传承人。他自幼受家庭熏陶,耳濡目染老樊家酿造发酵技艺的操作程序,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商丘技工学校酿造专业学习深造3年,之后和樊氏酿造技艺第三代传人樊明利共同运营家族生产作坊,并于2000年创立了可可酿造(河南)有限公司。
樊林坚守传统酿造技艺,使老樊家酿造工艺发扬光大。据其介绍,老樊家传统酿造工艺非常复杂,20道工序均为手工操作。为保证传统的原汁原味,樊林始终坚守一线,严格把关,从大豆发酵开始,肉眼观其变化而进行工序操作,经过多道手工工序,保证了酱体味道——酱香浓郁,风味纯正。
生产过程中,樊林守正创新,不断精进酿造技艺。在钻研老樊家传统酿造技艺的同时,他不忘传道授业,以师傅带领徒弟的方式,言传身教,传授技艺,培养了一批专业过硬的酿造技术人员,并定期在公司内部开研讨会,与技术人员一起开发新口味,研究新配方,为酿造事业的传承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樊林顺应传统酿造技艺,大力建设酿造基地。公司投入大量资金和精力,配置了酱缸百余个,酿造池若干个,以及生产流程所需要的蒸池、水浴发酵、淋制设施,通风制曲、恒温浇淋、熬制锅灶、灌装线等设备,建造了全密闭晾晒玻璃房。尤其是,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公司还兴建古色古香的酱文化博物馆,系统介绍了酱的起源、酿造技术、酱俗酱韵、酱文化的发展历程及独特工艺,为传承传统技艺,可谓绞尽脑汁,不遗余力。
在董事长樊林带领下,可可酿造(河南)有限公司不断研究与探索,开拓了“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与农民签订合同,培养自己的原料生产基地,真正实现农民、企业和社会的多赢目标。
如今,樊林依旧穿梭于酿造车间,他用双手传承这百年酱香。从青春到白发,从学徒到大师,从工人到董事长,每一勺酱都承载着他对这份技艺的执着与热爱。岁月流转,匠心不改,他用一生守护这份传承,让酱香飘向更远的地方。(朱西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