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食品报官方平台】
在云南,有句谚语:会动的都是肉,绿色的都是蔬菜。
春食花,夏食菌,秋食果,冬食菜,在云南,可以 “一天吃四季,餐餐味不同”,鲜、酸、辣、甜、香,样样都是好滋味。群山叠翠,江河纵横;气候湿润,物产丰富……广阔无垠的云岭大地给予万物生的可能,富有智慧的云南人民发挥其聪明才智,将万千风味摆上餐桌。
01
与松树共生的“松茸君”
每至夏日,云南的山林便成了一场菌子的舞台。其中,松茸宛如林中仙子,生长于海拔较高、无污染的松树、栎树混交林中。它对生长环境极为挑剔,需与松树等树木形成特殊的共生关系,历经漫长等待才破土而出。刚出土的松茸,菌盖呈褐色,犹如大地的深沉色泽,菌柄则为白色,洁净而修长,二者相互映衬,宛如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凑近闻就能闻到独特而浓郁的香气,恰似山林间的清风,带着丝丝缕缕的木质清香与泥土芬芳,将人带入静谧的森林深处。
松茸的食用方式多样,将新鲜松茸洗净,切成薄片,置于冰盘之上,洁白的菌肉在冰的映衬下愈发晶莹剔透。入口瞬间就是爽滑鲜嫩,随后,浓郁的鲜香在舌尖散开。若是偏爱熟食,油煎松茸也是绝佳选择。锅中放入少许黄油,将松茸片置于其上,待松茸表面逐渐变得金黄酥脆,咬上一口,外酥里嫩。
02
“家族”庞大的“牛肝君”
牛肝菌同样是云南菌子家族中的佼佼者,其家族颇为庞大,种类繁多,常见的有白牛肝菌、黄牛肝菌等。牛肝菌通常生长在海拔600至1500米的山区,于针叶林与阔叶林的混交林中扎根生长。它们的菌盖犹如一顶顶厚实的帽子,或呈扁半球形,或稍平展,颜色丰富多样,有黄褐色、土褐色等。菌肉厚实且质地细密,白色的菌肉给人一种质朴之感。凑近闻,便能闻到不同于松茸的清新,牛肝菌的香气更为浓郁醇厚。
牛肝菌口感独特,肉质紧实,富有嚼劲,烹饪后口感爽滑,味道鲜美。烹饪牛肝菌的方法众多,炒食便是常见且经典的做法。将牛肝菌切成厚片,与青椒、红椒、大蒜等一同入锅翻炒。随着高温的催化,牛肝菌独特的香味瞬间被激发出来,与配菜的香气相互交织。出锅后的牛肝菌,色泽诱人,菌片不仅吸收了配菜的味道,同时也保留了自身的鲜美。
03
白蚁巢穴之上的“鸡枞君”
在云南的菌类世界里,鸡枞菌可谓别具一格。它常生长于白蚁巢穴之上,与白蚁形成一种奇妙的共生关系。鸡枞菌的外观独具特色,菌盖呈圆锥形,顶部较为尖锐,颜色多为褐色或土黄色,犹如一顶顶小巧的斗笠。菌柄修长,质地脆嫩,色泽洁白如玉。当鸡枞菌破土而出时,宛如一群身着华服的仙子,亭亭玉立在山林间或田野边。
鸡枞菌的口感堪称一绝,脆嫩爽口,富有弹性,咀嚼时还能听到 “嘎吱嘎吱” 的声响,颇为有趣。
鸡枞菌可素炒、煲汤和油炸。素炒鸡枞菌时,只需简单搭配些许青椒、蒜片,便能激发出它最本真的味道。锅中热油,放入鸡枞菌快速翻炒,出锅后的鸡枞菌色泽鲜亮,口感脆爽。若是用来煲汤,鸡枞菌的鲜美会融入汤中,使整锅汤变得浓郁鲜香。而油炸鸡枞菌更是将其美味升华,炸至金黄酥脆的鸡枞菌,香气四溢,无论是直接食用,还是作为调料拌入面条、米饭中,都能为食物增添一份独特的风味。
松茸的珍稀与鲜美,牛肝菌的浓郁与醇厚,鸡枞菌的脆嫩与清甜,构成了云南菌子美食的独特画卷。每一种菌子都承载着云南这片土地的灵气与自然的馈赠,它们不仅是一道道美味佳肴,更是云南饮食文化的生动体现。
责编、排版|赵钰
图源|摄图网、小红书
审核|郑莹
终审|龙颖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