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时代,已经没有人关注质量,恰逢经济下行,人们对此并无异议。
有一类藏在街头巷尾的小饭馆,不知哪个大聪明出了个卧龙凤雏的点子,非要反其道而行之,服务质量,不存在的,要的就是我满脸骄傲和豪横,你爱吃不吃爱来不来;饭菜水平,好不好无所谓,就是一个字——贵,反正骗一个算一个,和那些带货的名人明星一样,赚点歇斯底里的钱,然后管它洪水滔天。
在我生活的小城市,也有几家这样的小饭馆。其中一家,我是常客。
这家小饭馆,老两口在经营。十几年前,他们已经岁数不小,却秉承着热情和实惠,着实吸引了不少顾客。
小馆子在一条老商业街的小巷子里,平房所改。进得门来,桌子六七张,排列不整齐,属于见缝插针的摆放方式,有的面向墙壁,有的面向杂物,最牛的一张紧紧倚靠在小柜台前,甚至只有三条腿,不能对坐,因它一离开柜台便会倒掉。
即便如此,小饭馆依旧人满为患。饭菜做得要说多好,或者超过大酒店,那是胡说。但口味过得去,量大实在,免费的小菜来着随意,老两口经常抹零,使其得到大家的认可。
很多人,包括我,到此吃饭图的就是一种家的感觉。慈祥的老人,菜单没有也可以给你做的饭食,不糊弄的佐料原料,吃的就是一个顺心舒心。
后来城市改造,小饭馆外不好停车,我来这里吃饭次数少了,只在和至交好友约饭时打车或步行前来,它也被我们称为“老地方”、“据点”。哥几个甭管平时有什么烦心闹心事,到了这里,点几样小菜,要几瓶小酒,在杂乱的环境里胡吹一番,算作难得的休闲。
谁曾料到,前两年小饭馆老两口的孩子来帮忙,带来了“新鲜”的用餐方式:
先是晚上七点半后不招待顾客,没吃完的人家不给开灯,没看错,不开灯,你能黑灯瞎火的吃你就吃,到了八点半,直接赶人,当然,出头的是老人,年轻人出来怕吵架;后来是不让带酒,这个没问题,利润小大家也不是不能理解,可你一瓶小二卖三五十,有点夸张;最牛的是饭菜涨价,说自己用的是真材实料,必须涨。也能理解,可你一盘鱼香肉丝卖五十,以前免费的一小碟花生米卖十块,真说不过去。
你以为小饭馆这样没人了吗?不,它还真火了一阵子。来的多是女孩、年轻人,来尝尝,来感受一下下饭馆当孙子的感觉。如我等老顾客,在被老板大爷凶了一次后,再不登门。自己找不自在,没必要。
前几日忽然想起这家小饭馆,问朋友它的近况,朋友告诉我,哪还有什么近况啊,早关门了。
身边的小饭馆关门,手机里的依然活跃。每次看到那些动辄规矩繁多,价格夸张的小饭馆老板在镜头前夸夸其谈,我便赶紧划过。不管你是小城市还是旅游城市,这样的经营方式长久不了,也赚不到钱。
大家只是好奇,大家只是觉得有意思,谁都不傻。
现在有个很奇怪的现象,商家总把人们的无奈当作智商不够。在赚钱如此艰难的今天,人们对生活的要求一低再低,这是没办法,不是缺心眼。传统的靠赚眼球吸引流量的方式,既得不到流量的收益,也破坏了原有的生意。仿佛一夜之间,诚信经营成了笑话,其实,认为它是笑话的人才是笑话。
毕竟,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哪怕人们言语中多有不屑,真到了现实中,人们还是愿意结交真诚的人。或许,有些改变,正是从奇葩开始,回归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