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妈妈依旧在厨房里忙前忙后,团子、肉汤圆、扣肉和蛋饺一道道出现在年夜饭的餐桌上,散发着独属于“妈妈”的香味。这些本地常见的家常味道,对于在外求学的我而言,却是梦里辗转的乡愁。
在家乡,团子是一道家喻户晓的特色美食。相传南宋名将岳飞曾在此操练水军,当地民众做出口感糯滑香软、美味可口的团子,用来慰问驻地的岳家军,团子自此出名,这道美食也代代相传至今。
妈妈制作团子的技艺源自外婆,她会将胡萝卜丁、香干、土猪肉糜作底,添上酸菜、腊肉、卜辣椒调出层次,裹进雪白的糯米团里,再轻巧地捏成圆形。妈妈总要加上大量的土猪肉,多塞两勺馅料,包出来的团子鼓胀浑圆,不论蒸煎,都香气四溢,咬开薄糯的外皮,满口都是扎实的咸香。是以我总觉得“妈妈牌”团子的味道和街上买来的有“天壤之别”。
在学校半年多,一直没能品尝到妈妈做的团子,我早已垂涎三尺。回家后的第一餐,妈妈便为我准备了团子,我一边吃着,一边在餐桌上滔滔不绝地向妈妈分享生活中的琐事。当我提到这个学期我从未因为生病缺课缺训时,妈妈高兴地笑了:“这就好,你健健康康比什么都强。”从小到大,她从不追问我的成绩名次,却总把“注重身体健康”“保持心情愉悦”挂在嘴边。此刻我才明白,那些塞得鼓鼓的团子里,兴许就藏着她最朴素的期盼。
返校前,妈妈将几个煎团子装进保温袋。金黄的团子两面烙着焦脆的纹路,比蒸制的更耐存放。“给你的同学们尝尝鲜。”她仔细系紧袋口。果然,当我在宿舍打开袋子时,腊肉的醇香瞬间俘获了所有人。同学们新奇地观察这个“扁圆糯米饼”,咬下第一口后纷纷惊叹:“真好吃!”看着他们争相品尝的模样,我突然想起家乡的习俗——每逢年节,邻里总会互赠团子。曾经以为寻常的食物,此刻也成了连接情谊的纽带。
如今,每次咬开团子,总会想起妈妈系着围裙在灶台前忙碌的身影。蒸笼的白雾模糊了她的面容,却让那抹带着糯米香的轮廓愈发清晰。妈妈用掌心温度仔细揉捏出的食物,既包裹着腊肉的咸香、酸菜的爽脆,还暗藏着数不尽的牵挂。或许所谓乡愁,就是无论走得多远,总有一团熟悉的温热等在记忆深处,提醒着归途的方向。
来源 | 军政基础教育学院大二学员 刘弘杰
编辑 | 夏雨萱 李叶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