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身边高能量的人,很少和人正面产生冲突。他们结束一段关系,是悄无声息的;远离一个人时,是不知不觉的;看透某些人和事时,是不张不扬的。
他们不表露情绪,不耗损能量,不疾不徐,内心强大而富足,走着自己的路程。
不改变他人,只筛选同行者
“这世界上有两件事是困难的。一个是把别人的钱装进自己的口袋;一个是把自己的思想装进别人的脑袋”。
各人的家庭出身、成长环境、教育背景不同,想法不同才是常态,没必要也没本事去改变别人,让别人按你想法行事。
王尔德讲,“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不是自私,要求别人按自己的意愿生活才是”。
已形成的思维根深蒂固,难以撼动。想要改变已被塑造好的成年人,诚如蚍蜉撼树,注定徒劳而无功。
“道不同不相为谋”,“相同羽毛的鸟儿一起飞”, “画眉麻雀不同嗓,金鸡乌鸦不同窝”。我们所需要的是在人群中把三观一致的人挑出来,同行即可。
每个人都有他的独立性,尊重别人的个体性,也尊重自己的主体性。
成年人之间明智的交往是,只筛选不改变,择其善者而从之。
克制反驳欲,过好自己的人生
朋友和我吐槽,说婆婆情商很低,说的话经常要让人暴跳如雷。我问,那婆婆对自己的儿子和老公,也讲低情商的话么?
她想了想说,似乎并没有。
我来了句,“所有的低情商,都是不怀好意”。
朋友恍然大悟,深以为然。
有句话叫,“所谓高情商,就是好好说话”。可是有些人的情商是忽高忽低的。这取决于讲话的人,当时的心情,面对的谈话对象。
这类人,心情不好时,口若莲花,攻击别人发泄情绪。心情稍有愉悦时,也会换种说法让听者开心。面对惹不起的人时,小心翼翼,对一个看似较弱的人时,又是另一种说话风格。
遇到这样看人下碟,指鹿为马,胡说八道的人,你会和他争辩么?完全没必要。
这时候,不接话、不纠正、不言不语、不争不辩、不戳穿,让他的千言万语如空气过耳,就是对他最好的打击。“不理睬就是最大的蔑视”。
“智者不与人斗气,明理者不与人争吵”。从心理上克制住自己的反驳欲,从行动拉开距离。
不翻脸得罪别人,只默默远离
“觉人之伪,不形之于色。吃人之亏,不动之于口”。发现了一个人的虚伪,不要在脸上表现。吃了亏,也不必说出口。鬼谷子这样教导我们。
看破一个人的真实面目,揭穿他么?不,退出对方的生活即可。
不翻脸只远离,是修养的体现。对方自会反省。不反省也好,一个自私自利、虚伪算计的人,最终,社会将教育他怎么做人。不在此处,就在彼处。
面对一个阴阳怪气的人,心里知道就好,没必要去针锋相对,“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你若较真,就是把自己拉低到和对方同样的水准。
被伤害了怎么办,去讨要说法,历数对方罪过么?你越是纠缠不清,对方越得意。纠结时间越长,伤口越不容易愈合。而应该收拾精神走自己的路。
就好像“追蛇定律”,被蛇咬了,是要拿着木棍满山坡去找蛇打么?不是,应该立刻想办法医治伤口。
默默远离,不树敌不得罪人
远离,不是退避忍让,不是软弱可欺,也不是畏缩脱逃,而是理性智慧的体现,是保护自己的手段,是化解矛盾升级的方法。
有人心眼小,报复心重,你若反驳他,当众指出错误,会招至忌恨。当时看似释放了情绪,实则是引来不必要的祸害。看破而不说破,留给别人的余地也是留给自己的。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没必要给自己树敌。尴尬了自己,得罪了别人。
得罪君子而不能得罪小人,小人会在看不见的地方背刺你。
不介入他人因果,保护自身能量
人与人之间讲究缘分,缘尽情绝时,不必声嘶力竭地争吵,不要言之凿凿地控诉,不用不依不饶地找说法。任何一种,都要耗费极大的心气儿和能量。
我们的能量这么宝贵,不要消耗在无必要的人和事上。
吃一堑长一智,减少自己的能量耗损。各人有各人的因缘际会,每个人都要面对行为带来的后果,不管好坏。不必承担别人的命运,不要介入他人的业力。
悄默退场,开始自己的行程
人生是一场漫长的旅程,很多人只能伴着你走一程,这段行程之内的关系,诚如在保质期内的罐头,可口适宜。过了保质期,不复美味。
多少同宿舍交头接耳私语的同学,无法联络;多少看起来曾两肋插刀的朋友,杳无音讯;多少甜蜜温柔的爱人,感情破裂。
“人无法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一个是事物处于动态的变化中,一个是人不能犯同样的错误。这世上所有事物都在变化中,“唯一不变的就是变”。
不管是友情、爱情、人情,但凡已变了质,已成过去式,纵有千般不舍,万般不愿,也要忍痛放手,还自己清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