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是最适合放风筝的季节。

天空中一个个风筝上下飞舞,看似自由自在,实则一举一动都受到风的影响,当然影响更大的是那根风筝线。
如果为人父母对待自己的孩子就像是在放风筝,那这样的孩子成大以后,真的可以成为自己想成为的那种人吗?

短片《风筝》讲述了一个控制欲极强且专横跋扈的母亲,从什么时间看什么科目的书,到在外面玩多长时间,再到喝牛奶、吃水果,母亲想掌控儿子的全部。
儿子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应该有自己的主见和想法,可以不受母亲的约束。
可母亲的想法是无论儿子多大了,她始终认为自己的孩子就要听自己的话,所以一切就要听她的。

不知不觉,儿子身后出现了一根风筝线,线的一头连在了风筝上。
随着母亲一次次控制约束儿子的行为,儿子身上开始出现一根风筝线。
先越积越多,每一根都牢牢拴住了儿子成长的脚步。

早就受够母亲控制的儿子在影片结尾来了一个有些黑暗的“地域玩笑”。
“妈,你想去爬山吗?”
此话一出,顿时有些令人不寒而栗。儿子的反抗之心已经按不住了,他甚至想要“除掉”母亲这副枷锁。

值得一提的是,儿子在说这句话的时候,除了他身上有几根风筝线以外,母亲身上也多了一根粗粗的麻绳。
可以猜想的是,这应该是母亲的父母对她也实行全面控制的隐喻表达。

教育是培养独立自主、自强不息的人,而不是培育一个只懂得服从和遵守的提线木偶,不是让孩子活成父母想要的样子,或者去弥补父母人生的缺失,而是要让他们忠于自己的内心和梦想,鼓励和支持他们去做真实、充实的自己。
孩子不是风筝,也不能变成父母手中的风筝。

虽然这不等于让孩子们放任自由,但也不能事事管控。为人父母,难就难在这个度的问题,管得多了孩子逆反情绪会变得更强,算得少了孩子很容易误入歧途无法无天。
做父母可能有时会比做孩子更难,只是这种难可能只能等孩子以后为人父母才能深刻理解,可怜天下父母心,但不要可怜那些只为自己,不管孩子自我想法的“父母心”。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感谢您的耐心阅读,愿您生活愉快,幸福常在。码字不易,相遇即是情谊,您的支持就是我每日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