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度纵容+间接预防,婴儿“吃手”更健康

时间:2020-07-13 23:03:11 来源:淘折扣  阅读:(93) 收藏
转载:

宝宝吃手一直以来都被认为不卫生的标志,然而宝宝初来乍到没多长时间,对外界很是陌生,吮吸手指只是为了更好的了解和给予自己安全感,所以适度的吮吸是可以被允许的,但是在2岁后,依旧持有这种习惯或存健康隐患。►本文约2800字,阅读全文约需6分钟很

►本文约2800字,阅读全文约需6分钟

很多婴幼儿都有一个共通习惯那就是好似上瘾似的吮吸手指,而这也是很多父母都为之烦恼的事情。其实宝宝吮吸手指只是普遍的症状,他只是为了更好地辅助宝宝感知外界,从而消除自身的烦躁和不安。但在2岁之后,还保留着此习惯,那么宝宝或存生理或心理疾病,父母要及时加以干涉和阻挠。

一、婴幼儿为什么会执着于吃手?

婴儿出生后第一年成为“口腔期“,是人格发展的第一个基础阶段。他们强烈需要一种安全感,吸吮需求很强烈,尤其在就寝时间更为明显。

对于刚出生的宝宝而言,吸手指是很正常的:一方面能给宝宝带来舒服感,降低焦虑;另一方面,宝宝本来就有吸吮的反射和需求,而吸手指带来的满足感和吃母乳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所以即使吃饱了,宝宝还会吸手指。

二、不同时期宝宝吃手情况区别对待

1、3个月的婴儿吃手很自然

2、3个月的婴儿不知道手是自己的,在偶然的机会注意到自己的手,将手放进嘴里,吃得很香甜满足,这是孩子的探索行为,不需要阻止。

引导2、3个月孩子学习用手。小婴儿的手经常握拳,当碰到物体时有时会张开,可以让他摸一摸不同质地的物品,学习握一会儿。如果在宝宝视野手能够到的地方,悬挂一些玩具。他挥动小手偶然碰到玩具,在这种反复接触中学习手眼协调有意接触玩具。

2、4-6个月的婴儿吃手是感知力发展

4、5个月后,婴儿可以手眼协调抓玩具,不但把吃手,还会把抓到的玩具等任何物体放到嘴里,家长不用紧张,不用制止,口内探索利于宝宝感知能力的发展。

引导4-6个月孩子锻炼用手。5个月时可以把玩具放在不同距离,在孩子经过努力可以够得着的地方,让婴儿凭自己的努力去够取玩具,不要被动将玩具放在婴儿手中。6个月时锻炼孩子把玩具从一只手传递给另一只手。坐位时,宝宝一只手中已经拿了一个物体,再给同一只手一个物体,看是否会将原来的物体传递给另一只手,如果不会,可以教教宝宝,几次后就会学会。

3、7-12个月的婴儿吃手缓解出牙痛

6个月以后,多数孩子出牙了,出牙时宝宝会感觉不舒服,孩子通过咬自己的手指、拳头或其它物品来安抚自己。就像我们大人腿酸时,按揉肌肉可以缓解疼痛,是一个道理。可以给孩子咬牙胶,达到轻轻按摩牙龈的作用。

8个月的时候,宝宝吃手的频率达到最高峰,随着宝宝能力的发展,宝宝吃手会慢慢地开始减少,2岁后逐渐消退。

三、周岁内宝宝不吃手属于异常

对于周岁以内的宝贝来说,吃手是生长发育中的一个必然阶段。吃手是了解世界、感知世界的最佳途径。不让周岁内宝宝吃手可能阻碍宝宝发育,会让宝宝变笨哦!

同时1岁以内小宝宝不吸手指反而不正常。吸吮是每个宝贝成长过程中的一个正常现象,如果家中的宝贝到了6个月大还没有任何吸吮手指的行为出现,那反而可能是异常行为。家长需要多多观察,甚至可以试着牵宝贝的手,放到他的嘴边,让他尝试自己吸吸看。

四、如何筑就宝宝健康吃手习惯

1、吮吸前期营造舒适环境,注意手口卫生

前期宝宝吃手时候,不要中途加以干涉和严格的训斥,要多关心宝宝身心的发展,努力营造可让他安心成长及游戏的环境。 让他觉得爱吃手指也是被允许的。

但是在孩子被允许吮吸手指同时,要告诫宝宝每次吮吸完进行手口清洁和擦拭,而且吮吸次数要进行限制,不要让其演变成痴迷的程度,那么再改就更难了!

这款棉柔巾采用亲肤卫生的自然棉,对于擦拭宝宝手口很是温和舒适,同时不用担心产生纸屑。且每张纸巾经过加厚设计,好比一张毛巾,更加充满质感,预防唾液渗透到宝妈手上。且纸巾抽取不连张,实用便捷。

2、尽可能母乳喂养,安享吮吸快乐

妈妈要尽可能用母乳喂养宝贝,让他充分享受吮吸的快乐。如果要断奶,要及时添加辅食和配方奶,循序渐进逐渐过渡,让宝宝有一个适应过程,所以辅食可以选择添加有奶味的米粉,以免宝宝初次接触拒食,同时切忌突然断奶,让宝宝感到焦虑和没有安全感。

这款米粉比起传统米粉,添加了钙镁锌等10多种元素,同时精妙的超微细工艺,使得米粉更加细腻,更易溶解。其次,宝宝初次接触米粉可能会陌生,而加奶设计,让米粉在米香的程度上多了一层母乳版的呵护,让宝宝逐渐过渡,从此爱上喝米粉。

3、用糖果及饼干代替,以免痴迷吃手行为

如果宝宝对吃手已经演变成恋恋不舍,那么家长要适度的用糖果及饼干来取代宝宝手指,从而丰富宝宝的触觉和味觉,让宝宝慢慢戒掉对手指上瘾的习惯。

这款亨氏磨牙棒饼干,内含三种口味,味道不刺激且清淡,满足宝宝初期辅食需求,且每根磨牙棒都硬度适中,且表层会随着唾液缓慢溶解,不会产生断裂起屑。柱状小巧,宝宝容易把握,内含钙质和维生素,在满足口欲期的同时,更提供给宝宝必要的营养。

4、玩具转移注意力 ,尽早戒掉吃手

宝宝对奇形异状和鲜艳的颜色特别敏感,所以家长可利用玩具转移宝宝注意力,家长可以把玩具摆在宝宝身旁,陪宝宝玩玩具,画画等,这都是可让宝宝缓慢忘记吃手的好方法。中间顺便对给宝宝一些关爱与照顾,相信你的宝宝会很快忘了吃手的癖好。 同时在选择玩具时候,可以选择便于抓握的,这样可以间接丰富感知能力。

所以口欲期阶段,爸妈要有意识给宝宝选择一些吸引孩子并且便于抓握的玩具,如拨浪鼓、捏响玩具等。最初用玩具触碰宝宝手,让宝宝感受不同玩具不同质地。宝宝手张开后,可将玩具放入宝宝手中,当宝宝握紧后再慢慢抽出。也可让宝宝用手去触碰不同物体,这其实也是早期教育的感知活动。

这款贝恩施可咬拨浪鼓,萌趣外观配合糖果色,吸引宝宝注意力。加上恰到好处的抓握感,还可随节奏自行播放可爱音乐,底部还夹带炫彩闪光灯,会随着宝宝手摇,开启红蓝双色。拨浪鼓两触角,且采用柔软弹性的可啃食材质,满足宝宝啃咬需求。让宝宝爱吃手的习惯得到有效缓解。

温馨提示:父母平时在玩耍时候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训练宝宝抓握能力:

手指开闭训练:妈妈可在宝宝吃饱且心情愉快的时候,一边跟宝宝说话或唱歌,一边轻抚宝宝小手,将宝宝手指一根一根打开,在合拢,反复进行。

刺激抓握训练:妈妈可把一个宝宝喜欢的玩具放到宝宝能够抓到的地方,鼓励宝宝去抓。记得不要太远,以免宝宝抓不到而气馁。

强化按摩训练:妈妈可每天给宝宝做手部按摩操,按摩的部位可以是手指的背部腹部及两侧,但重点是指端,因为指尖上不满了感觉神经,按摩指端能刺激大脑皮层发育。

5、增加亲子共处时间

爸爸妈妈要多搂抱、多陪伴宝宝,仔细分辨宝宝的各种要求,满足他的各种需要,有条件的妈妈可以为宝宝做抚触按摩,睡前给宝宝讲轻松愉快的故事,读朗朗上口的儿歌,让宝宝愉快地入睡,时时感到安全、幸福、满足。

6、2岁之后若未改善,需及时干预

一般两岁后,孩子吃手的习惯就逐渐消失。但若到了4岁还有吃手的习惯,就有可能存在身体或心里上的问题了,如体内缺少锌、铁等微量元素等,或者是一种心理问题的外在表现,如压抑、焦虑、强迫。如果这时还放任宝宝吃手可能会引起了下颌发育不良,牙齿排列异常,上下牙对合不齐等问题,父母要及时纠正。

①满足孩子正常需求,丰富日常生活

了解儿童的需求是否得到满足。除了满足孩子生理需要(如饥渴、冷热、睡眠)外,要丰富孩子的生活,给孩子一些有趣味的玩具,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玩乐。还应该提供有利条件,让孩子多到户外活动,和小伙伴们一起玩,使孩子生活充实、生气勃勃。分散对固有习惯的注意,保持愉快活泼的生活情绪,使孩子得到心理上的满足。

②禁止粗暴教育,提倡温柔耐心

家长要耐心、冷静地纠正儿童吮吸手指行为。对于这类患儿切忌采用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不要嘲笑、恐吓、打骂、训斥,更不要使用捆绑双臂或戴指套强制性的方法。因为这样做,不仅毫无效果,并且会使儿童感到痛苦、压抑、情绪紧张不安,甚至产生自卑、孤独等情况。而且一有机会,孩子就会更想吮吸手指,而使吮吸手指的不良行为顽固化。

③告诫孩子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从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要让孩子以吮吸手指来取乐,要耐心告诫孩子,吮吸手指是不卫生的,而且每次吮吸后,家长要记得用棉柔巾擦拭宝宝手口,以免细菌滋生和引发口水疹,况且养成对手指的依赖,不仅会引起手指肿胀、疼痛,影响下凳骨的发育及牙齿变形,而且容易把大量的脏东西带入口内,引起消化系统疾病及其他传染病。

④弄清楚原因 ,纠正错误行为

对于已养成吮吸手指的不良卫生习惯的孩子,应弄清楚造成这一不良习惯的原因,如果属于喂养方法不当,首先应纠正错误的喂养方法,克服不良的哺喂习惯。要培养孩子有规律的进食习惯,做到定时定量,饥饱有节。

⑤适时鼓励,达到控制效果

每当孩子吸手指时,妈妈都要在旁边叮嘱和劝解。当吸指行为有所减少,就要及时进行鼓励和表扬,以后每次孩子只要能减少这种行为,控制这种行为,他就会得到奖励,采用这种“正强化”治疗,可带来明显的效果。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

4个宝贝
标签:

热门排行

猜你喜欢

热门标签

扫描二维码打开

周一至周六

9:00-22:00                  

淘折扣  滇ICP备2023000592号-3  滇公网安备53230102000530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532300MAC2D0R706 Copyright © 2010 - 2025 https://www.bgaw.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