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之前,我已经尝试过今年安踏“要疯2.0”的主角——要疯2.0的低帮及高帮版本。无论是颜值还是舒适度,两双鞋相比要疯1.0的版本都更加优秀。但是今年的“要疯”则带来的与众不同的其他产品,在“要疯2.0”之旅结束后发售的这双“速战”2代就是其中之一。

“速战”2代在中底搭载了A-Flashfoam闪能科技,而除了它之外,只有KT4是搭载了这一科技的篮球鞋。光是这一点就显示出这双鞋的与众不同。与此同时,这双球鞋也是安踏第一双把后跟TPU一直蔓延到中底部位的球鞋。

转回看鞋身。除去后跟的TPU部分鞋身其实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的。后跟部分是较为柔软的布面,并用以衔接前掌的两块皮面。前掌皮面分为内外两个部分,内侧设计较为简单,而外侧的皮面材质虽然和内侧相同,但是却多了一层贴胶拉丝的部分,类似于保护膜的作用,增加了球鞋的使用寿命。球鞋前掌鞋面较为单薄,基本上只有外侧皮质和内侧织物贴附两层,但是鞋舌和后跟填充却非常扎实,即使秋冬季节穿着外出也不会觉得很冷。

球鞋的大底整体上采用了波浪纹路,但是大底整体设置成了前掌同心圆状的形状。这样的设计能否在外场实战带来更好的抓地力,还需要靠实战来检验。

球鞋的整体外形看起来十分凌厉,除了外侧鞋面的系带扣以及后跟TPU这样的“设计亮点”之外,这双鞋基本没有任何拖累双脚的“增重点”。而这双鞋上的A-Flashfoam表现如何,它又能否成为适合突破流后卫的“极速战甲”呢?

1. A-Flashfoam的综合表现
大家最关注的应该还是安踏的缓震科技——A-Flashfoam的整体表现。虽然速战2在外表厚度上看上去不输KT4太多,但其实他的实际厚度可能只有我们看上去的一半,而另一半则是包覆在鞋面之外负责稳定双脚。

虽然没有KT4那么软弹,但是速战2的确是那种十分适合突破流球手的缓震设置。后掌缓震较软且稳(有TPU稳定),而前掌虽然不会产生过大的形变,但是却能在不干扰启动的同时提供足够好的落地缓震。在同等价位的球鞋中可以算得上是优秀。

2. 拼接鞋面的整体性能
除了中底之外,最值得考量的就是鞋面了。虽然用了不对称设计的鞋身,使得速战2在颜值上得以脱颖而出,但是毕竟还是得“实践出真知”,才能知道这样的鞋身配置是否合理。

事实证明速战2的鞋身的确也是为了“速战速决”而生。兵就没有多余配件的鞋面以及流线型的设计进一步使得突破没有太多负担,而与此同时球鞋的鞋面支撑性也十分不错,在侧向移动中能够很好地将双脚稳定在中底上方。

但是因为前掌鞋面厚度不够,在遭遇踩踏的情况下还是会造成不小的疼痛感,这点还请大家多多注意。

3. 大底表现及鞋身抗扭
球鞋的外场抓地还是很不错的,相对于一些其他形状的纹路,“波浪起伏”+“定向波纹”的大底纹路组合还是很能在外场吃得开。这里我就不多说了,直接看Gif吧。

至于球鞋抗扭的问题嘛……虽然在球鞋内部没有安置TPU,但是因为材料缓震的硬度足够导致了球鞋的抗扭其实也不差,能够起到一定足弓支撑作用的同时也能够在一些侧向动作中保护关节,防止不必要的扭伤。

4. 球鞋的保护
球鞋的保护分为很多方面,之前鞋面的部分也说了因为前掌鞋面厚实程度不够,实战中还是无法减轻踩踏带来的疼痛。而球鞋的后跟部分则像是专为突破流球手而生一样,有着足够好的保护性能。

后跟的内衬填充扎实,在系紧鞋带之后能够感受到来自后跟两边的充实压迫,对于一双市售价不到500的球鞋来说实属不易。同时,一直延伸到中底缓震材料部分的TPU也很好地稳定了后跟,使得一些转身动作能够更加稳定。


虽然在前掌保护上表现略显不足,但是速战2的整体表现的确是十分有针对性的,使得一周的实战测评结束,给适合球手的定位也会变得更加精准。对于速战2而言,符合“外场”“中小体重”“突破流”“多侧向运动”这些词的球手会在穿着后喜欢上这双速战2的脚感,这点还是毋庸置疑的。

有优秀的后跟稳定,耐磨和鞋面支撑性能上佳,在保证启动速度的同时又能提供一定的缓震。相信这样一双安踏速战2,绝对会成为突破流最喜欢的安踏中端实战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