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宝宝的出牙期可谓是一个漫长而又痛苦的过程。通常6个月左右开始萌出,一直到2-3岁左右才可能出齐。在出牙的这段时间里,会引起各种不适“折磨”着宝宝。正确的护理方法可以有效缓解这些不适,帮助孩子更顺利地出牙。

那么问题来了,身为家长的我们该如何应对孩子的出牙不适呢?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讲解正确的护理方法,首先我们要了解宝宝出牙不适都有哪些症状,其次再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最后还要避免一些护理误区,一起来看看具体怎么做吧。
01
了解出牙不适症状
宝宝的身体发育情况各不相同,出牙的时间也前后不一,这就需要父母平时留心观察。当发现宝宝有啃咬东西、口水增多、萌牙血肿和食欲下降这些情况时,很可能是由出牙不适引起的,父母就该采取正确的应对方法了。

1)啃咬东西
宝宝牙齿萌出时,会刺激牙龈充血、水肿等,因此牙床会发痒,宝宝需要通过啃咬手指或衣物等来缓解发痒的不适感,同时释放牙龈内部的压力。
遇到这种情况,父母可以每天用纱布蘸点凉水轻轻擦拭宝宝的牙龈,缓解宝宝长牙的不适。同时还可给孩子啃咬一些柔软的磨牙玩具,既安全卫生避免“病从口入”,又能解除牙床发痒带来的不适感。

2)口水增多
出牙期的宝宝口水会明显增多,这主要是因为牙齿的萌出使牙床发痒,唾液分泌量会增加。加上宝宝口腔深度不够,神经系统发育和吞咽反射差,因此不能很好地控制唾液在口腔内的流量,经常出现流口水的情况。
当发现宝宝流口水时,父母要用柔软的棉布及时擦干,保持宝宝下唇皮肤的干燥,以免时间久了滋生细菌或引起过敏现象。但出牙期的宝宝流口水频率多,总有父母注意不到的时候,此时就可以为他们准备一条口水巾。
围在脖子上可随时帮助宝宝吸收口水,不仅能避免打湿衣服,还能时刻保持孩子皮肤干爽。但要注意选择柔软亲肤的口水巾,这样才不易摩擦宝宝娇嫩肌肤,戴着身上也更舒适。另外还要注意口水巾的松紧大小要合适,以免勒到宝宝皮肤。
3)萌牙血肿
如果宝宝牙龈有发肿的情况,这也是出牙不适的症状之一。一般发肿的位置主要在即将萌出牙的切缘处,表面为蓝紫色,肿胀范围大小不等。萌牙血肿是由于在长牙过程中,牙齿穿破牙囊在龈下聚积血液所致,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可自行吸收。
萌芽血肿对宝宝的影响并不大,家长们可切记不要自己去挑破血肿,这样很可能会引起收血症。如果孩子的血肿很大,已经影响到正常口腔功能的话,也应该去专门的医院进行治疗,注意保持口腔卫生。

4)食欲下降
宝宝长牙时,因为着急要塞进东西到嘴巴而急欲吸奶,一旦开始吸奶又会因为吸食的动作而导致牙床疼痛,最终造成宝宝拒绝进食,食欲明显下降。
由于宝宝出牙期牙龈会肿痛,父母应适当给孩子喂一些凉爽的食物,这样既能缓解出牙不适,还能帮助孩子进食。如果是吃奶的孩子,可以增加奶嘴的大小,或改用勺子喂,给宝宝一些啃咬的体验,让他们更好的接受食物。
02
护理出牙不适方法
当发现宝宝有以上出牙不适症状后,父母就该采取正确的护理方法,这样才可能帮助孩子更顺利的度过出牙期。平时要多注意保持孩子口腔卫生、增强牙床锻炼、按摩牙龈以及适当补充营养等,这样才能有效缓解出牙不适。

1)保持口腔清洁
小宝宝的免疫力低下,特别是在出牙期,如果不注意口腔卫生,很可能会引起一系列口腔炎症,加重长牙的不适。每次给宝宝喂奶、果汁或其他辅食后,可以再喂些白开水,将附着于口腔黏膜及牙龈上的残留食物冲洗掉,防止细菌的繁殖。
当宝宝长出第一颗萌牙时,父母就要给他们刷牙。在喂奶后或睡觉之前,将消过毒的纱布卷在手指上,再用温水浸湿,轻轻擦拭宝宝口腔各部分黏膜和牙床,以去除残留在口腔内的乳凝块,动作一定要轻柔,以免损伤孩子的口腔黏膜。
2)增强牙床锻炼
宝宝出牙时牙床会发痒难耐,父母可以给孩子准备一些磨牙工具,例如磨牙棒或磨牙饼干等。这些物品可以锻炼孩子的牙床,缓解牙痒情况,宝宝啃咬起来也更卫生。此外冰镇后的磨牙工具还能缓解牙龈肿痛情况,帮助牙齿更好地萌出。
既然是放在宝宝嘴里的东西,父母们一定要注意磨牙棒的材质,否则长时间啃咬对身体是非常不利的。一般正规的厂家都会在磨牙棒包装上标有无毒无害的安全标示,因此家长最好购买带有QS等字样的产品,质量更有保障,孩子也能放心啃咬。
3)定期按摩牙龈
当宝宝因出牙而出现疼痛或不舒服时,最简单的方法应该就是按摩牙龈了。定期给宝宝按摩牙龈不仅能缓解不适,还可以增加血液循环,有助于口腔内的新陈代谢,并提高牙龈健康度,促进牙龈的自我修复能力。
按摩牙龈的方法也很简单,首先需要父母将干净纱布缠在食指上,让宝宝的头稍微后仰。将纱布浸入凉水后,放在孩子牙龈上,做水平揉按或者以画圆圈的手法进行抚摩,数分钟后再向牙冠方向稍用力推压,反复数次即可。

随后将纱布取下,食指放在宝宝鼻子下方位置,以画圈的手法抚摩唇部周围,力度以手指透过皮肤按压到牙龈为宜。当然我们也可以选择一些工具来给孩子按摩牙齿,例如宝宝专用的指套牙刷等,但要注意选择软毛且刷头小的牙刷。
4)适当补充营养
出牙期的宝宝对蛋白质、钙等营养素的需求很大,这些营养物质可以促进乳牙的形成和发育,让宝宝的牙齿长得更坚固。平时父母可以让孩子食用一些虾仁、海带和奶制品等食物,为宝宝补充足够的营养,缓解出牙不适。
除了食物的营养要均衡,我们还要注意质感。家长们应当给孩子多添加一些泥糊状的辅食,锻炼宝宝咀嚼能力的发育,帮助乳牙更好地长出。平时给孩子喂食一些蔬菜泥、肉泥等,这样不仅营养跟得上,宝宝还有更多的机会练习咀嚼。
03
避免出牙护理误区
即使掌握了应对宝宝出牙不适的方法,仍有很多新手爸妈会犯一些小的错误。下面这几种护理误区,看似“微不足道”,实则能影响宝宝牙齿的后期发育状况,父母们一定要尽量避免这些误区,以免给孩子带来额外的伤害。

1)果汁代替白开水
不少家长误认为果汁的营养丰富,美味可口。特别是当宝宝出牙不适闹着要喝时,父母们更是会满足孩子的需求,用果汁代替白开水。但其实果汁中含有大量的糖分,如果长期饮用,很可能提高孩子患上蛀牙的几率。
美国儿科学会曾经建议,一岁之前的宝宝不宜饮用果汁,而对于1-3岁的孩子,果汁摄入量应限制在每天120ml之内。因此即使偶尔给孩子喝果汁,一定要记得事后清洁牙齿,确保残留在口腔里的残汁清除干净,保障孩子的口腔健康。
2)漱口代替刷牙
漱口虽然也是清洁口腔的一种方式,但如果仅仅只是简单地喝水漱口,宝宝牙齿缝隙中还是会滞留很多食物残余,长久以往就容易产生细菌侵蚀牙齿。特别是对于已经长出几颗小牙的宝宝来说,单靠漱口无法彻底清理口腔,父母一定要按时给他们刷牙。
3)换牙代替医治
发现宝宝出牙期有龋齿等问题时,不少家长都不以为然,认为乳牙坏了也没有关系,早晚都得换牙。其实这种观念是错误的,乳牙龋齿严重时会影响孩子的咀嚼功能、正常进食等发育情况。如果乳牙护理不当,还会造成日后恒牙排列不整齐。

因此发现宝宝乳牙有任何不良情况以后,父母都要及时带孩子去进行医治。一般的出牙不适可以通过日常护理进行缓解。但如果宝宝牙疼难耐,很有可能给身体健康带来更多影响,家长一定要重视起来,千万不能大意。
长牙期的痛苦是每个小宝宝都要经历的大事,作为家长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尽量帮孩子缓解不适。还在为宝宝出牙而困扰的你,快来试试这些好方法吧!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欢迎大家点赞评论,想要了解更多育儿知识,记得关注育儿叔叔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