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量一款钓饵的好坏,要从味型、状态两方面去评判。而很多钓友尤其是刚开始玩钓鱼的朋友来说,会因为更加重视饵料的味道,而忽略状态的重要性。

因此,很多钓友都在研究别人用了谁家的饵料,添加了何种小药。结果到头来,钓的还是比别人少。究其原因,就出现在钓饵的状态上。如果没有好的状态,味道再好的饵也只能诱到鱼,却难让鱼咬钩。
|—☆—|
外界因素

调配钓饵的状态首先要考虑外界因素,以现在早春时节为例,因为整体温度还相对较低,因此鱼儿的开口都不大,所以钓饵的状态要“轻、小、柔”,通俗来说就是要怡口,确保鱼能够顺利吸到口内。否则,饵团太硬、太大,很容易出现挡口的问题,光看到有动作却频繁空竿。
|—☆—|
垂钓对象

其次,要针对目标鱼进行调整。如果是主攻鲫鲤等底栖鱼类,饵团的比重可适当增大,附钩性也要适当增强,确保到底后钩上还保有2/3的饵料。反之,如果是主攻上层鱼类,则饵团的比重可适当减轻。
|—☆—|
钓场鱼情

此外,还需要根据钓场鱼情来进行调整。如果钓场鱼群的密度较小,可以适当增加饵料的溶散性,以确保饵料以钓点为中心扩散,形成立体的锥状区域,增强诱鱼效果。
而如果钓场的鱼群密度较大,则应适当减小溶散性,以防窝内的鱼聚集过多。不要以为窝内的鱼越多越好,一旦窝内聚鱼超过限度剐蹭情况就会增加,炸窝的几率也会提升,反而不好钓鱼。

综上可见,钓饵的状态同样非常重要,只有充分考虑多种情况、能够满足钓场鱼情的钓饵,才算是状态好。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之前总强调,在出钓时额外带些细麸、玉米面等原料,就是为了随时进行状态调节。
希望此篇文章能对钓友们有所帮助,不当之处欢迎大家评论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