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有三种音,都非常安静。散音松沉而旷远,让人起远古之思;其泛音则如天籁,有一种清冷入仙之感;按音则非常丰富,手指下的吟猱余韵、细微悠长,时如人语,可以对话,时如人心之绪,缥缈多变。泛音象天,按音如人,散音则同大地,称为天地人三籁。

作者卓萍法皈的简书里说古往至今有许许多多的乐器,许许多多的音律,但就属古琴最厚重优雅,它与凝重的青铜在一起,是那样融洽,与剔透的玉器在一起,是那样匹配。与华贵的丝绸在一起,是那样亲近。 与晶莹的瓷器在一起,是那样和谐。

古琴幽幽,幽幽古琴。丝丝琴弦上跳动着爱情友情人情世情,悠扬的琴声里蕴含着思慕欣赏遗憾杀机和仇恨。谁会想到,古木丝线书写的历史,也是如此这般的撕心裂肺而又缠绵纯真。广陵散真的绝了吗?不会,永久的不会,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最强音。如今,改革开放的时代,让我们在古老的中华大地这台琴键上,演奏更加精妙绝伦!

古琴,身长不过数尺,却胸襟博大,涵养天地。古琴,弦不过数十根,却行云流水,演绎乾坤。古琴,是中国灿烂文化的一个载体,它的音韵不但能折射出高山流水,明月清风,还叠映出秦砖汉瓦,唐风宋韵。正因为如此,古琴就被炎黄子孙世代传承,传承出一种生生不息的跋涉和坚韧,传承成一种自强不息的魂魄和精神。
中国乐器中很少像古琴那样具备一套完整的弹奏风格审美准则。古琴音乐的美学早在六朝麴瞻提出对散音、泛音及按音音色的要求时已初步形成。而唐末五代之际的刘藉更在《琴议篇》中提出了“美而不艳、哀而不伤、质而能文、辨而不诈、温润调畅、清迥幽奇、忝韵曲折、立声孤秀”作为琴德的标准。

有琴幽涧鸣泉。又有琴曲《幽涧泉》,《潜确居类书》解题:(乐府)幽涧泉者,山水二十四曲之一。李白古乐府曰,“拂彼白石,弹吾素琴;幽涧愀兮流水深,善手明徽高张清心;缉商缀羽,潺湲成音;吾但写声发情于妙指,殊不知此曲之古今;幽涧泉,鸣深林。”太白恰好的山水之情与琴乐之声结合起来,为琴名做了一个很好的注释。